众所周知,由于欧盟高额关税壁垒对我国
陶瓷出口的限制,导致不少
陶瓷企业对此望而却步,一直以来,在国际市场中,目前我国
陶瓷仍旧处于低附加值的低价格的优势,然而,高额的关税壁垒将直接导致这些企业所要承受的出口成本添加,从而拔高产品价格,但是,失去价格优势的
陶瓷产品又很难在在欧盟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陶瓷一直不被高端市场看好,正因为缺乏自主专利和产权,同时在特色设计上又不具备可竞争性,在国外市场中,我国的出口陶瓷一直处于中低端产品,一旦出现高额的关税壁垒,陶瓷行业将不战而败。
欧盟对我国陶瓷出口的高额关税壁垒成为很多陶瓷企业外销路上望而却步的一道门槛。在国际市场中,中国陶瓷目前的主要优势依然在于低附加值下的低价格。爬上关税台阶之后的欧洲出口之旅直接导致企业所要承受的出口成本上涨拔高产品价格,而失去价格优势的产品又很难打开市场。
正当陶瓷企业愁眉不展之时,我国陶瓷却在南非、巴西等市场却出现出口额上扬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缘于面临主球世界杯和奥运会建设需求大增的巴西市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政策性13%的出口退税。
在13%的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下,中国一些利润率很低甚至是负数的中低端陶瓷企业,依然可以靠出口活着。而且,这些主要是金融危机后被“请”出广东佛山的陶企,正在中西部野蛮扩张。一方面是为利润甚至零利润的陶瓷产品风风火火出口,一方面是退税金源源不断进账。欧洲市场是关税问题品牌产品苦不堪言,南非市场却因关税肥肉欣欣向荣。中国陶瓷目前在进出口上变现出的冰火两重天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这种由于扭曲的税制刺激引发的虚假出口繁荣,被一些专家称为“卖血经济”,是否应该继续?这直接拷问的是企业的价值生产与地方政府的经济业绩实质。
有关专家提醒说,虚假的繁荣是孱弱的根源,我国的
陶瓷行业若想得到真正的发展,必须要经历一些必要的竞争风雨,才能在历练中走向成熟,仅仅靠低价优势去赢得市场终究将会被市场淘汰,质化与量化是由本质区别的,尽管质化刚开始的路可能不好走,但这却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只有通过了这一关的重重考验,才能凤凰涅槃。